肱骨髁上骨折与肘后脱位的鉴别要点是什么
肱骨髁上骨折与肘后脱位的鉴别要点主要包括受伤机制、局部体征、影像学表现及关节活动度四个方面。
1、受伤机制
肱骨髁上骨折多见于儿童跌倒时手掌撑地,暴力经前臂传导至肱骨下端导致骨折。肘后脱位则常因肘关节过伸位遭受外力,如跌倒时肘关节伸直位着地,尺骨鹰嘴撞击肱骨滑车造成脱位。两者受伤时受力方向不同,骨折多为轴向暴力,脱位多为旋转或过伸暴力。
2、局部体征
肱骨髁上骨折患者肘部呈梭形肿胀,可触及骨擦感,但肘后三角关系保持正常。肘后脱位表现为肘关节弹性固定于半屈曲位,尺骨鹰嘴明显后突,肘后三角关系破坏。前臂可能缩短,桡骨头在肘前皮下可触及。
3、影像学表现
X线检查是鉴别关键。肱骨髁上骨折可见肱骨远端骨折线,正位片显示骨折线横行或斜行通过鹰嘴窝,侧位片可见骨折远端向后移位。肘后脱位则显示尺桡骨近端与肱骨远端关节面对合关系完全丧失,尺骨鹰嘴脱离肱骨滑车窝。
4、关节活动度
肱骨髁上骨折患者被动活动肘关节时仍存在部分活动度,但伴有剧烈疼痛。肘后脱位患者关节呈僵硬固定状态,任何方向的被动活动均受限且疼痛显著。尝试屈伸肘关节时,脱位患者可能出现异常弹响或卡顿感。
对于疑似病例应及时拍摄肘关节正侧位X线片,必要时行CT三维重建。无论骨折或脱位均需急诊处理,避免延误治疗导致血管神经损伤或骨化性肌炎等并发症。伤后48小时内应冰敷减轻肿胀,用三角巾悬吊固定患肢,禁止自行复位操作。恢复期需在医生指导下循序渐进进行肘关节功能锻炼,定期复查评估愈合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