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瓣膜损伤是如何形成的
心脏瓣膜损伤的形成可能与风湿热、感染性心内膜炎、退行性病变、先天性畸形及外伤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心悸、呼吸困难、胸痛等症状。
1、风湿热
风湿热是心脏瓣膜损伤的常见原因,主要由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发。反复发作的风湿热可导致瓣膜增厚、粘连,最终形成狭窄或关闭不全。二尖瓣最易受累,患者可能出现劳力性呼吸困难、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治疗需长期使用青霉素预防复发,严重者需行瓣膜修复或置换术。
2、感染性心内膜炎
细菌通过血液播散至心脏瓣膜,形成赘生物并破坏瓣膜结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链球菌是常见病原体,易发生于有基础瓣膜病变者。症状包括发热、心脏杂音变化、皮肤瘀点。治疗需静脉注射抗生素如注射用青霉素钠,严重瓣膜穿孔需手术干预。
3、退行性病变
随着年龄增长,瓣膜发生纤维钙化退变,多见于主动脉瓣。钙盐沉积导致瓣叶僵硬、活动受限,引发狭窄。患者常出现心绞痛、晕厥。轻度病变可观察,重度需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日常需控制血压和血脂。
4、先天性畸形
胚胎发育异常导致二叶式主动脉瓣等畸形,出生后瓣膜承受异常血流冲击,逐渐增厚变形。儿童期多无症状,成年后出现瓣膜功能障碍。定期超声检查监测病情,必要时行瓣膜成形术。避免剧烈运动以防猝死。
5、外伤
胸部锐器伤或钝性暴力可直接撕裂瓣膜,车祸、高处坠落是主要诱因。急性损伤常伴心包填塞,需紧急手术修复。迟发性瓣膜反流可能在外伤后数月出现,表现为进行性心功能下降。术后需长期抗凝预防血栓。
心脏瓣膜损伤患者应保持低盐饮食,每日钠摄入量不超过2000毫克,避免腌制食品。适度进行散步、太极拳等低强度运动,运动时心率不宜超过最大心率的60%。戒烟并控制酒精摄入,定期监测体重以早期发现水肿。保证充足睡眠,避免情绪激动。遵医嘱按时服药,使用华法林钠片等抗凝药物者需定期检测INR值。术后患者需严格预防感染,进行牙科操作前应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每3-6个月复查心脏超声,出现新发胸闷、下肢浮肿等症状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