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巧克力颜色是怎么回事
月经呈巧克力色可能与经血氧化、子宫内膜脱落速度较慢、子宫内膜炎、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症等因素有关。巧克力色经血通常是陈旧性血液在宫腔内滞留时间较长所致,需结合其他症状综合判断。
1、经血氧化
经血接触空气后发生氧化反应,颜色会逐渐变深。这种情况多出现在月经初期或末期,经量较少时血液流速缓慢,更容易氧化成深褐色或巧克力色。属于正常生理现象,无须特殊处理,注意保持外阴清洁即可。
2、子宫内膜脱落速度慢
当子宫内膜碎片与血液混合后未及时排出,在宫腔停留时间超过6小时,血红蛋白分解会产生深色沉积物。常见于久坐、缺乏运动的女性,建议经期适当活动促进经血排出,可尝试热敷下腹部缓解不适。
3、子宫内膜炎
慢性子宫内膜炎可能导致经血颜色异常,多伴随下腹坠痛、经期延长等症状。炎症反应会使子宫内膜充血水肿,脱落过程中混入炎性分泌物。需遵医嘱使用左氧氟沙星片、甲硝唑阴道泡腾片等药物抗感染治疗。
4、子宫内膜异位症
异位的子宫内膜组织在月经期同样会出血,但因无法及时排出而形成陈旧性积血。典型症状包括进行性痛经、性交痛,可通过超声检查确诊。临床常用地诺孕素片、布洛芬缓释胶囊等药物控制病情发展。
5、子宫腺肌症
子宫内膜侵入子宫肌层会导致经血排出不畅,出现大量巧克力色血块。患者往往伴有月经量增多、贫血等症状,妇科检查可见子宫均匀增大。轻症可用屈螺酮炔雌醇片调节月经,重症需考虑子宫切除术等手术治疗。
建议记录月经周期中颜色变化的规律,避免经期剧烈运动或盆浴。若持续3个月以上出现巧克力色经血,或伴随严重痛经、发热等症状,需及时进行妇科超声和激素六项检查。日常可适量补充动物肝脏、菠菜等富含铁元素的食物,预防经期贫血。注意观察经血中是否含有膜样组织或异常分泌物,必要时保留样本供医生查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