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压高压低是怎么回事
血压高压低可能由遗传因素、体位性低血压、药物副作用、心脏疾病、内分泌失调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调整饮食、改变体位、调整药物、治疗原发病、补充电解质等方式改善。
1、遗传因素
部分人群因家族遗传倾向可能出现原发性低血压,这类情况通常表现为长期血压偏低,但无其他不适症状。建议定期监测血压,保持规律作息和均衡饮食,避免突然改变体位。若伴随头晕乏力等症状,可遵医嘱使用生脉饮口服液或黄芪注射液等中成药调理。
2、体位性低血压
快速起立或长时间站立时,因重力导致血液滞留下肢,引起收缩压骤降。常见于老年人或脱水患者,可能伴随眼前发黑、眩晕等症状。建议起身时动作分段进行,穿弹力袜改善循环,必要时使用盐酸米多君片提升血压。
3、药物副作用
降压药过量或利尿剂可能导致药源性低血压,如硝苯地平缓释片、氢氯噻嗪片等。需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剂量,避免与硝酸异山梨酯片等血管扩张药物联用。服药期间应监测立卧位血压变化。
4、心脏疾病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心肌病等心脏泵血功能异常疾病会导致收缩压降低,常合并胸闷气短。需通过心脏彩超确诊,可使用地高辛片增强心肌收缩力,严重者需进行瓣膜修复手术。
5、内分泌失调
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或甲状腺功能低下时,激素分泌不足可引发低血压,伴随皮肤色素沉着、怕冷等症状。需检测皮质醇和甲状腺激素水平,补充醋酸氢化可的松片或左甲状腺素钠片治疗。
日常应注意增加水和盐分摄入,每日饮用淡盐水或电解质饮料,避免高温环境下长时间活动。增加富含优质蛋白和B族维生素的食物如瘦肉、鸡蛋、全谷物等,适当进行游泳、快走等有氧运动增强血管调节功能。避免空腹洗澡或泡温泉,洗澡水温不宜超过40摄氏度。若出现持续头晕、意识模糊等严重症状,应立即平卧并就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