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泡型脚气会引起什么症状

水泡型脚气(水疱型足癣)主要表现为足部瘙痒、群集水疱、脱屑糜烂等症状,可能由红色毛癣菌感染、足部多汗、免疫功能低下等因素引起。
早期表现为足底或趾缝剧烈瘙痒,伴随灼热感,搔抓后可能加重症状。瘙痒与真菌代谢产物刺激皮肤神经末梢有关,需避免抓挠以防继发感染。
足弓或趾侧出现粟粒至绿豆大小的透明水疱,疱壁厚且不易破溃,常呈环形分布。水疱内含浆液性渗出物,破裂后可能形成糜烂面。
水疱干涸后局部皮肤呈领圈状脱屑,趾缝处可能出现浸渍发白或糜烂,伴特殊酸臭味。糜烂面易继发细菌感染,出现红肿化脓。
搔抓或护理不当可能导致丹毒、淋巴管炎等并发症,表现为皮肤红肿热痛、发热寒战。糖尿病患者更易出现深部组织感染。
反复发作可导致足跟部皮肤增厚、皲裂,冬季加重。角化过度型足癣常由水泡型转化而来,治疗周期较长。
保持足部干燥透气,每日更换棉质袜子并用60℃以上热水烫洗。避免与他人共用拖鞋、修脚工具,公共场所尽量不赤足行走。饮食需限制辛辣刺激食物,适量补充维生素B族增强皮肤抵抗力。症状持续或出现化脓时需及时就医,真菌镜检可明确诊断,规范抗真菌治疗需坚持4-6周以防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