佝偻病初期的表现
佝偻病初期主要表现为骨骼发育异常、肌肉无力和神经兴奋性增高。佝偻病是维生素D缺乏引起的钙磷代谢紊乱性疾病,初期症状主要有夜间哭闹、多汗、枕秃、囟门闭合延迟、肋骨串珠等。
1、夜间哭闹
患儿常出现不明原因的夜间哭闹,这与维生素D缺乏导致的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有关。维生素D参与钙磷代谢,其缺乏会影响神经传导功能。家长需注意保持环境安静,适当增加日晒时间,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补充维生素D滴剂。
2、多汗
头部和颈部多汗是典型表现,尤其在吃奶和睡觉时明显。汗液刺激可能导致患儿频繁摇头,形成枕秃。这种情况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有关。家长需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及时擦干汗液,避免着凉。
3、枕秃
由于多汗和头部摩擦,患儿枕部头发会出现环状脱落。枕秃是佝偻病的特征性表现之一,但需排除其他原因导致的脱发。家长应注意调整睡姿,避免长期压迫同一部位,同时保证营养摄入。
4、囟门闭合延迟
正常前囟应在12-18个月闭合,佝偻病患儿常出现囟门过大、闭合延迟。这与颅骨钙化不足有关,严重者可出现方颅。家长需定期测量头围,观察囟门变化,遵医嘱使用维生素D3注射液或葡萄糖酸钙口服溶液。
5、肋骨串珠
肋骨与肋软骨交界处膨大形成串珠样改变,是佝偻病的典型骨骼改变。这与软骨内骨化障碍有关,可能伴随胸廓畸形。家长应注意观察胸部形态,避免过早让患儿坐立,可使用维生素AD软胶囊配合钙剂治疗。
佝偻病初期应加强营养管理,保证每日400-800IU维生素D摄入,适当进行户外活动接受阳光照射。母乳喂养的婴儿需注意母亲营养状况,配方奶喂养者要选择强化维生素D的奶粉。定期进行生长发育监测,发现异常及时就医,避免病情进展导致骨骼畸形。日常护理中要注意保暖,避免呼吸道感染,保证充足睡眠,促进生长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