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气脚臭是怎么回事
脚气脚臭可能由真菌感染、多汗症、角质层过厚、卫生习惯不良、糖尿病等因素引起,可通过抗真菌治疗、保持足部干燥、定期去角质、改善卫生习惯、控制血糖等方式缓解。
1、真菌感染
红色毛癣菌等皮肤癣菌感染足部会引起脚气,表现为脱皮、水疱伴剧烈瘙痒。真菌分解角质蛋白产生异味物质导致脚臭。需使用联苯苄唑乳膏、硝酸咪康唑散、特比萘芬喷雾剂等抗真菌药物,鞋袜需用紫外线或沸水消毒。
2、多汗症
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导致足部汗腺分泌旺盛,汗液被细菌分解产生异戊酸等物质引发臭味。可使用含明矾的止汗粉,穿吸湿排汗的棉袜,严重者需注射肉毒素或进行交感神经阻断术。
3、角质层过厚
足底角质层增厚后死亡上皮细胞堆积,经细菌分解产生腐败气味。建议每周用浮石轻磨脚掌,睡前厚涂含尿素的皲裂膏,严重角化可外用水杨酸软膏软化剥脱。
4、卫生习惯不良
连续穿同一双鞋袜、光脚穿球鞋等行为会使足部处于潮湿环境。需每日更换纯棉袜,选择透气网面鞋,洗脚后彻底擦干趾缝,必要时使用吹风机冷风档吹干。
5、糖尿病
血糖控制不佳会导致足部微循环障碍和神经病变,易继发真菌感染且伤口难愈合。患者需监测血糖,使用胰岛素或二甲双胍控制血糖,出现溃疡需及时清创并外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
建议选择系带式透气的皮鞋或运动鞋,避免穿塑料鞋或橡胶雨靴超过4小时。每日用40℃以下温水配合硫磺皂洗脚,重点清洁趾缝。袜子应选择含银离子抗菌材质的浅色款,与内衣分开用60℃以上热水洗涤。饮食上减少洋葱、大蒜等含硫食物摄入,适当补充维生素B1和锌元素。若出现趾间糜烂、脓疱或发热等症状,需立即就医进行真菌镜检和细菌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