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为什么夜里发烧

关键词: #发烧
关键词: #发烧
孩子夜里发烧可能与生理性体温波动、环境因素、感染性疾病、免疫反应或代谢异常有关。常见原因主要有上呼吸道感染、中耳炎、尿路感染、幼儿急疹、积食等。建议家长及时监测体温并观察伴随症状,必要时就医明确病因。
儿童基础体温较成人高,夜间新陈代谢减缓可能导致散热减少,出现37.3-38℃的低热。这种情况无须特殊处理,保持室温18-22℃、穿着纯棉透气衣物即可。若伴随哭闹不安,需排查是否因室温过高或包裹过紧导致。
病毒性感冒是儿童夜咳发热的常见原因,多由鼻病毒、腺病毒等引起,表现为鼻塞、咽痛及体温骤升。可遵医嘱使用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缓解症状,合并细菌感染时需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家长需注意补充水分,用温水擦拭腋窝辅助降温。
婴幼儿咽鼓管结构特殊,夜间平卧时易引发中耳积液感染,出现揪耳朵、哭闹伴38.5℃以上高热。医生可能开具氧氟沙星滴耳液联合布洛芬混悬液治疗。哺乳期婴儿喂奶后应竖抱拍嗝,避免奶液反流至中耳。
女童因尿道短更易发生细菌逆行感染,夜间排尿减少时菌群繁殖加速,可突发高热伴排尿哭闹。确诊需尿常规检查,常用头孢克肟颗粒抗感染。家长应督促孩子白天多饮水,睡前排空膀胱。
晚餐过量或进食不易消化食物,可能导致胃肠积热引发38℃以下低热,晨起可自行消退。建议晚餐清淡易消化,必要时用小儿七星茶颗粒调节。观察舌苔厚腻、口气酸臭等表现,避免睡前两小时进食。
家长发现孩子夜间发热时,应先测量腋温并记录发热规律。38.5℃以下优先物理降温,用温水擦拭颈侧、腹股沟等大血管处。保持卧室空气流通,更换汗湿衣物预防着凉。若发热持续超过24小时、出现嗜睡或抽搐,须立即就医。日常注意营养均衡,接种流感疫苗等计划免疫,减少感染性疾病发生概率。体温恢复正常前应暂停剧烈运动,提供米汤、苹果泥等易消化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