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流行性腹泻怎么检查
新生儿流行性腹泻需通过粪便常规、轮状病毒抗原检测、血常规、电解质分析和腹部超声等检查确诊。该病主要由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可能伴随脱水、电解质紊乱等症状。
1、粪便常规
粪便常规是诊断腹泻的基础检查,通过显微镜观察粪便中是否存在白细胞、红细胞或寄生虫卵。病毒感染时粪便多呈水样且无脓血,细菌感染则可能检出大量白细胞。采集粪便样本需使用无菌容器,避免尿液污染影响结果准确性。
2、轮状病毒抗原检测
采用免疫层析法快速检测粪便中的轮状病毒抗原,15-20分钟即可出结果。该病毒是新生儿流行性腹泻的主要病原体,秋冬季高发。检测阳性需隔离护理,防止交叉感染。部分医院可同步检测诺如病毒、腺病毒等常见肠道病毒抗原。
3、血常规
通过静脉采血分析白细胞计数及分类,细菌感染时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病毒感染则淋巴细胞比例增高。严重腹泻可能引发应激性血小板增多。采血前需安抚新生儿情绪,避免哭闹导致血液浓缩影响指标。
4、电解质分析
采集静脉血检测钠、钾、氯等电解质水平,评估脱水程度。新生儿腹泻易引发低钠血症和代谢性酸中毒,需根据结果调整补液方案。采血后需按压穿刺点3-5分钟,早产儿需延长按压时间防止出血。
5、腹部超声
对疑似合并肠套叠、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患儿进行腹部超声检查,观察肠管蠕动、肠壁厚度及腹腔积液情况。检查前需保持患儿安静,必要时使用镇静剂。超声无辐射,可重复进行,是新生儿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家长需注意观察新生儿排便次数、性状及尿量变化,每次便后用温水清洗臀部并涂抹护臀霜。母乳喂养者母亲应避免进食生冷油腻食物,配方奶喂养者需严格消毒奶具。出现嗜睡、前囟凹陷、四肢冰凉等脱水表现时须立即就医。恢复期可遵医嘱补充益生菌制剂如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调节肠道菌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