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指肠梗阻原因是什么
十二指肠梗阻可能由十二指肠溃疡、肠粘连、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肿瘤压迫、先天性畸形等原因引起。十二指肠梗阻通常表现为上腹部疼痛、呕吐、腹胀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
1、十二指肠溃疡
十二指肠溃疡反复发作可能导致局部瘢痕形成,引起十二指肠腔狭窄或梗阻。患者可能出现周期性上腹痛、反酸等症状。治疗需遵医嘱使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铝碳酸镁咀嚼片、胶体果胶铋胶囊等药物抑制胃酸并保护黏膜,严重时需手术解除梗阻。
2、肠粘连
腹部手术或炎症后形成的肠粘连可能牵拉十二指肠造成梗阻。典型症状为阵发性绞痛伴呕吐。轻度粘连可尝试禁食胃肠减压,顽固性梗阻需行粘连松解术,术后早期活动有助于预防复发。
3、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
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夹角过小可能压迫十二指肠水平部,多见于消瘦人群。特征性表现为餐后上腹胀痛、呕吐胆汁样物。急性期需静脉营养支持,长期可尝试体位疗法或十二指肠空肠吻合术。
4、肿瘤压迫
胰头癌、十二指肠肿瘤等占位性病变可直接压迫或浸润十二指肠导致梗阻。可能伴随黄疸、体重下降等报警症状。确诊需结合增强CT等检查,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晚期可行支架置入缓解梗阻。
5、先天性畸形
先天性十二指肠闭锁或环状胰腺多见于新生儿,出生后即出现呕吐非胆汁性胃内容物。需通过消化道造影确诊,及时手术重建消化道连续性,术后需注意喂养管理及生长发育监测。
十二指肠梗阻患者急性期应禁食并配合胃肠减压,恢复期选择低渣、易消化饮食,少食多餐避免加重肠道负担。日常需监测体重及营养状况,术后患者需定期复查肠镜或影像学检查。出现持续呕吐、剧烈腹痛等症状应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