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皮炎的治疗
感染性皮炎可通过外用抗生素软膏、口服抗组胺药物、局部冷敷、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搔抓等方式治疗。感染性皮炎通常由细菌感染、真菌感染、过敏反应、皮肤屏障受损、免疫系统功能低下等原因引起。
1、外用抗生素软膏
感染性皮炎合并细菌感染时可使用莫匹罗星软膏、夫西地酸乳膏、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等。这些药物能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常见致病菌生长,缓解红肿热痛症状。使用前需清洁患处,薄层涂抹,避免接触眼睛及黏膜。对药物成分过敏者禁用,孕妇及儿童需遵医嘱。
2、口服抗组胺药物
伴有明显瘙痒时可选用氯雷他定片、西替利嗪滴剂、地氯雷他定干混悬剂等。这类药物通过阻断组胺受体减轻瘙痒和红肿,适用于过敏因素导致的皮炎。可能出现嗜睡、口干等不良反应,肝功能异常者需调整剂量,不建议与中枢抑制剂联用。
3、局部冷敷
急性期用4-6℃生理盐水纱布湿敷患处,每次10-15分钟,每日2-3次。冷敷能收缩毛细血管,减轻炎症渗出和灼热感。注意避免冻伤,皮肤破损处禁用。可配合0.9%氯化钠溶液冲洗创面,清除分泌物和过敏原。
4、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每日用温水清洗后轻拍干,避免使用碱性肥皂。选择纯棉透气衣物,出汗后及时更换。皮肤皱褶部位可扑撒氧化锌粉,减少摩擦和浸渍。合并真菌感染时可用2%酮康唑洗剂清洗,但不宜过度去脂导致皮肤干燥。
5、避免搔抓
修剪指甲并佩戴棉质手套,夜间可外用含薄荷脑的止痒霜。搔抓会破坏皮肤屏障,加重细菌定植和炎症扩散。压力较大时可进行正念训练缓解痒感,儿童患者家长需监督并转移其注意力。
感染性皮炎患者应避免进食辛辣刺激食物和已知过敏食物,适量补充维生素C和锌有助于皮肤修复。选择宽松衣物减少摩擦,室内保持50%-60%湿度。恢复期间避免游泳、桑拿等长时间浸水活动,出现发热、脓性分泌物或皮损扩散时应及时复诊。合并糖尿病等基础疾病者需严格控制血糖,增强免疫力可降低复发概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