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穿刺是什么意思
腰椎穿刺是通过穿刺针进入腰椎间隙抽取脑脊液或注射药物的医疗操作,主要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腰椎穿刺在医学上称为腰椎穿刺术,操作时患者需侧卧屈膝,医生选择第3-4或第4-5腰椎间隙进行消毒麻醉后穿刺。穿刺针穿过韧带和硬脊膜进入蛛网膜下腔,通过测量脑脊液压力、观察性状及实验室检查,可辅助诊断脑膜炎、蛛网膜下腔出血、多发性硬化等疾病。治疗性穿刺可用于鞘内注射化疗药物或麻醉剂。操作需严格无菌,避免感染风险。
术后患者需去枕平卧6小时以防止低颅压性头痛,观察有无下肢麻木或排尿异常等神经损伤表现。穿刺部位可能出现短暂疼痛或淤血,通常无须特殊处理。禁忌证包括颅内压显著增高、穿刺部位感染、凝血功能障碍等情况。
接受腰椎穿刺后应保持穿刺部位清洁干燥,24小时内避免沐浴。出现持续头痛、发热或下肢无力需及时就医。日常注意补充水分促进脑脊液再生,避免剧烈运动或重体力劳动1-2天。若需重复穿刺应间隔至少72小时,有慢性腰痛病史者操作前需告知医生评估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