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气是什么菌引起的
脚气通常是由皮肤癣菌感染引起的,主要包括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絮状表皮癣菌等真菌。这些真菌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容易繁殖,导致足部皮肤出现瘙痒、脱皮、水疱等症状。
1、红色毛癣菌
红色毛癣菌是最常见的脚气致病菌,约占脚气病例的70%。这种真菌喜欢在角质层中生长,能够分解皮肤中的角蛋白,导致足底和趾间皮肤出现鳞屑、皲裂。红色毛癣菌感染后常表现为慢性病程,容易反复发作。治疗时可使用联苯苄唑乳膏、盐酸特比萘芬喷雾剂等抗真菌药物。
2、须癣毛癣菌
须癣毛癣菌是另一种常见的脚气致病菌,主要侵犯趾间和足底皮肤。这种真菌感染后常引起剧烈瘙痒和小水疱,水疱破溃后可能继发细菌感染。须癣毛癣菌在运动员和长期穿密闭鞋袜的人群中较为多见。治疗时可选用硝酸咪康唑乳膏、环吡酮胺软膏等外用抗真菌药物。
3、絮状表皮癣菌
絮状表皮癣菌引起的脚气相对少见,但症状较为严重。这种真菌感染后常导致足部皮肤出现大面积脱屑和浸渍,趾间可能出现糜烂。絮状表皮癣菌在湿热环境中繁殖迅速,夏季发病率较高。治疗时可使用酮康唑乳膏、盐酸布替萘芬乳膏等药物。
4、其他致病菌
除上述主要致病菌外,白色念珠菌等酵母菌也可能引起类似脚气的症状。这类感染常见于糖尿病患者或免疫力低下人群,表现为趾间浸渍、发白和糜烂。治疗时需要与皮肤癣菌感染相鉴别,可使用克霉唑乳膏、硝酸益康唑喷雾剂等药物。
5、诱发因素
真菌感染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长期穿不透气的鞋袜、足部多汗、公共场所赤脚行走等都增加感染风险。共用毛巾、拖鞋等个人物品可能导致交叉感染。保持足部干燥清洁、避免与他人共用个人物品有助于预防脚气发生。
预防脚气需要注意保持足部清洁干燥,每天更换袜子并选择透气性好的鞋袜。洗脚后要彻底擦干,特别是趾间部位。在公共浴室、游泳池等场所应穿着拖鞋,避免直接接触地面。出现脚气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规范使用抗真菌药物,避免自行用药导致病情迁延或复发。治疗期间要注意个人物品的消毒,防止交叉感染和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