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医治疗发烧的常规方法
西医治疗发烧的常规方法主要有物理降温、口服退热药物、静脉补液、抗感染治疗、对症支持治疗等。需根据发热原因及患者个体情况选择合适方案。
1、物理降温
适用于体温低于38.5℃的低热患者或作为辅助措施。常用方法包括温水擦浴、冰袋冷敷额头及大血管处、调节室温至22-24℃。婴幼儿可解开包被促进散热。避免使用酒精擦浴以免刺激皮肤或引发寒战。
2、口服退热药物
体温超过38.5℃时建议使用。对乙酰氨基酚片适用于各年龄段,布洛芬混悬液更适合儿童,阿司匹林肠溶片禁用于儿童。给药间隔需遵医嘱,避免过量导致肝肾损伤。服药后需监测体温变化及出汗情况。
3、静脉补液
针对高热伴脱水或无法口服患者。常用0.9%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等补充水分和电解质。严重脱水可联合使用复方氯化钠注射液。输液速度需根据年龄、心肺功能调整,儿童按体重计算补液量。
4、抗感染治疗
细菌感染引起的发热需使用抗生素。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适用于呼吸道感染,头孢克肟颗粒针对泌尿系统感染,左氧氟沙星片治疗敏感菌所致全身感染。病毒性发热一般不用抗生素。
5、对症支持治疗
包括氧疗纠正低氧血症,雾化吸入缓解呼吸道症状,营养支持维持代谢需求。合并惊厥需用地西泮注射液控制发作。持续高热不退需排查川崎病等特殊疾病。
发热期间应保持充足休息,每日饮水量不少于2000毫升,选择清淡易消化的粥类、面条等食物。体温正常后24小时内避免剧烈运动,儿童退热后需观察48小时无反复方可返校。居家护理时注意记录体温曲线、液体出入量及伴随症状变化,若出现意识改变、皮疹、持续高热等预警症状应立即就医。恢复期可适量补充维生素C泡腾片、口服补液盐等帮助体能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