靶向治疗有哪些副作用
靶向治疗的副作用主要有皮肤反应、胃肠不适、心血管异常、肝功能损伤和血液系统异常等。不同靶向药物可能引发不同副作用,需根据具体药物类型和患者个体差异综合评估。
1、皮肤反应
靶向药物常导致皮肤干燥、皮疹或痤疮样皮炎,多见于EGFR抑制剂如吉非替尼片。症状轻者可通过保湿护理缓解,重者需医生调整用药方案。部分患者可能出现甲沟炎或毛发异常。
2、胃肠不适
腹泻、恶心呕吐是常见消化道反应,如使用瑞戈非尼片时发生率较高。轻度症状可饮食调节,严重脱水需补液治疗。部分药物还会引起口腔黏膜炎或食欲减退。
3、心血管异常
抗血管生成类药物如贝伐珠单抗注射液可能引发高血压、蛋白尿或血栓事件。用药期间需定期监测血压和心电图,必要时联合降压药物治疗。
4、肝功能损伤
部分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如索拉非尼片会导致转氨酶升高,表现为乏力、黄疸。治疗期间每月需检测肝功能,异常时需保肝治疗或暂停靶向药。
5、血液系统异常
CDK4/6抑制剂如哌柏西利胶囊可能引起中性粒细胞减少,增加感染风险。需每周监测血常规,出现发热等感染征兆时及时就医处理。
接受靶向治疗期间应保持清淡易消化饮食,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加重胃肠反应。每日记录血压和皮肤变化,穿着宽松棉质衣物减少摩擦。出现持续发热、严重腹泻或呼吸困难等症状时须立即就医。治疗间隙可进行适度散步等低强度运动,但避免剧烈活动加重心脏负担。定期复查肝肾功能和血常规是必要的监测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