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治疗
小儿疱疹性咽峡炎可通过抗病毒治疗、退热镇痛、口腔护理、补液支持、预防继发感染等方式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通常由柯萨奇病毒A组感染引起,表现为发热、咽痛、口腔疱疹或溃疡等症状。
1、抗病毒治疗
针对柯萨奇病毒A组感染,可遵医嘱使用利巴韦林颗粒、阿昔洛韦片、更昔洛韦分散片等抗病毒药物。利巴韦林颗粒通过抑制病毒RNA合成发挥作用,阿昔洛韦片对疱疹病毒DNA聚合酶有选择性抑制作用,更昔洛韦分散片适用于免疫功能低下患儿的病毒感染。使用抗病毒药物需监测肝功能异常等不良反应。
2、退热镇痛
体温超过38.5℃时可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溶液、布洛芬混悬液等退热药物。对乙酰氨基酚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发挥解热镇痛作用,布洛芬混悬液具有抗炎镇痛效果。退热期间应保持室内通风,避免穿着过多衣物,配合温水擦浴等物理降温措施。
3、口腔护理
使用康复新液含漱或利多卡因凝胶局部涂抹可缓解口腔溃疡疼痛。康复新液含有多元醇成分能促进黏膜修复,利多卡因凝胶通过阻断神经传导减轻疼痛感。护理时选用软毛牙刷清洁口腔,避免进食过热、酸辣等刺激性食物,可少量多次饮用凉开水保持口腔湿润。
4、补液支持
因发热和进食困难可能导致脱水,需通过口服补液盐Ⅲ或静脉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口服补液盐Ⅲ含有葡萄糖和电解质,能促进肠道水分吸收。补液时应观察尿量、皮肤弹性等脱水指征,优先选择米汤、稀释果汁等流质食物补充能量。
5、预防继发感染
继发细菌感染时可使用头孢克洛干混悬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颗粒等抗生素。头孢克洛干混悬剂对链球菌等常见致病菌有效,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颗粒能抑制β-内酰胺酶阳性菌。预防感染需保持居室空气流通,患儿餐具单独消毒,避免与呼吸道感染者接触。
患儿发病期间应保持充足休息,选择温凉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如米粥、蒸蛋等,避免柑橘类水果等酸性食物刺激溃疡。家长需每日监测体温变化,观察有无嗜睡、尿量减少等重症表现。恢复期仍须隔离1-2周防止病毒传播,玩具、衣物等物品使用含氯消毒剂处理。若出现持续高热不退、精神萎靡或抽搐等症状,应立即就医评估病情进展为脑炎等并发症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