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都有哪些症状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主要表现为皮肤黏膜出血点、瘀斑、鼻出血、牙龈出血等症状,严重时可出现内脏出血或颅内出血。该疾病可分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和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两种类型,通常与免疫异常、感染、药物等因素有关。
1、皮肤黏膜出血
早期常见四肢远端出现针尖大小的出血点,压之不褪色,可逐渐融合成片状瘀斑。口腔黏膜可能出现血疱,女性患者月经量明显增多。这类症状与毛细血管脆性增加及血小板数量减少有关,需避免磕碰和外伤。
2、鼻出血
自发性鼻腔出血多发生在鼻中隔前下部,出血量可从少量渗血到难以止住的大出血。可能与鼻腔黏膜血管丰富且位置表浅有关,建议保持鼻腔湿润,避免用力擤鼻或挖鼻孔。
3、牙龈出血
刷牙或进食硬物时牙龈易渗血,严重者可见自发性出血。口腔卫生不良会加重症状,应使用软毛牙刷,可用生理盐水漱口。长期出血可能引发继发性贫血。
4、消化道出血
进展期可能出现黑便或呕血,提示胃或十二指肠黏膜出血。部分患者伴有腹痛,出血量大时可导致失血性休克。需禁食辛辣刺激食物,必要时进行胃镜检查。
5、颅内出血
血小板计数极低时可能发生致命性颅内出血,表现为剧烈头痛、呕吐、意识障碍。这种情况属于急症,需立即输注血小板悬液并采取降颅压措施。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应保持作息规律,避免剧烈运动和外伤。饮食上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西蓝花、猕猴桃等食物,有助于改善血管通透性。注意观察出血倾向变化,定期复查血常规。急性发作期需绝对卧床,禁用阿司匹林等影响血小板功能的药物。若出现视物模糊、呕血或意识改变等危险症状,须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