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产妇高血压如何治疗
孕产妇高血压可通过生活方式调整、降压药物治疗、严密监测、终止妊娠、产后随访等方式治疗。孕产妇高血压通常由遗传因素、血管内皮功能障碍、胎盘因素、肾脏疾病、内分泌紊乱等原因引起。
1、生活方式调整
孕产妇高血压患者需减少钠盐摄入,每日食盐量控制在5克以内。增加富含钾、钙、镁的食物如香蕉、牛奶、深绿色蔬菜。保持每日30分钟低强度有氧运动如散步、孕妇瑜伽。保证每日7-8小时睡眠,采取左侧卧位改善胎盘血流。每周体重增长控制在0.5公斤以内,避免体重增长过快。
2、降压药物治疗
孕产妇可遵医嘱使用甲基多巴片、拉贝洛尔片、硝苯地平缓释片等妊娠期安全药物。甲基多巴片通过中枢性降压机制发挥作用,适用于轻中度高血压。拉贝洛尔片具有α和β受体阻滞作用,可静脉给药用于急症。硝苯地平缓释片通过钙通道阻滞降低外周血管阻力,需监测牙龈增生副作用。
3、严密监测
每周至少测量血压3次并记录波动情况。定期进行尿蛋白检测和肾功能检查,及时发现子痫前期。每2周进行胎儿超声检查评估生长发育。每日记录胎动次数,发现异常立即就医。使用远程血压监测设备时需校准仪器准确性。
4、终止妊娠
对于重度子痫前期或HELLP综合征患者,孕周超过34周可考虑终止妊娠。孕28-34周需评估促胎肺成熟后终止妊娠的利弊。终止妊娠方式优先选择剖宫产,可快速控制病情。术后需持续监测血压48小时,预防产后子痫。新生儿需转入新生儿科进行专项护理。
5、产后随访
产后6周内每周测量血压,评估血压恢复情况。哺乳期避免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类降压药。产后12周血压未恢复正常者需排查继发性高血压。建议间隔18-24个月再生育,降低复发风险。后续妊娠前需进行心血管系统全面评估。
孕产妇高血压患者应建立饮食日记,记录每日钠盐和水分摄入量。选择低脂高蛋白食物如鱼类、豆制品,避免腌制食品。保持环境安静舒适,避免情绪剧烈波动。每日进行15分钟深呼吸训练帮助放松。产后坚持母乳喂养有助于血压恢复,哺乳期用药需严格遵循医嘱。定期进行眼底检查和心电图监测,及时发现靶器官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