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急疹的注意事项
小儿急疹一般是指幼儿急疹,需要注意隔离防护、体温监测、皮肤护理、饮食调整、并发症观察等方面。幼儿急疹主要由人类疱疹病毒6型或7型感染引起,表现为突发高热和热退疹出。
1、隔离防护
患儿需单独使用餐具毛巾,避免与其他儿童密切接触。人类疱疹病毒可通过唾液传播,发病期间传染性较强。家长护理前后需用肥皂水洗手,患儿分泌物需用含氯消毒剂处理。隔离应持续至皮疹完全消退后1-2天。
2、体温监测
每2-4小时测量体温,腋温超过38.5℃时需物理降温。可用温水擦拭颈部、腋窝等大血管处,禁止使用酒精擦浴。高热持续超过24小时或体温超过39.5℃时,应及时就医排除其他感染。退热药物需遵医嘱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混悬液或布洛芬混悬滴剂。
3、皮肤护理
皮疹出现后避免搔抓,可穿宽松棉质衣物减少摩擦。洗澡水温控制在37℃左右,禁用碱性沐浴露。皮疹瘙痒明显时可外用炉甘石洗剂,出现破溃需涂抹莫匹罗星软膏预防感染。保持室内湿度在50%-60%有助于缓解皮肤不适。
4、饮食调整
发热期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如米汤、藕粉、苹果泥等。少量多次补充水分,每日饮水量按50ml/kg计算。恢复期逐渐增加蛋白质摄入,可添加蛋黄、鱼肉等易消化食物。避免生冷、油腻及高糖食物刺激胃肠。
5、并发症观察
密切监测有无热性惊厥表现,如四肢抽搐、意识丧失等。注意是否出现咳嗽加剧、呼吸急促等肺炎症状。观察尿量减少、眼睑浮肿等肾炎征兆。出现嗜睡、呕吐、颈部强直需警惕脑炎可能。并发症多发生在病程第3-5天,家长发现异常应立即就医。
患儿应保持每日12-14小时睡眠,室内定时通风但避免直吹冷风。恢复期可适量补充维生素C泡腾片和葡萄糖酸锌口服溶液增强免疫力。皮疹消退后1个月内避免接种疫苗,2周内不宜进行剧烈活动。家长需记录每日症状变化,复诊时携带体温记录供医生参考。幼儿急疹预后良好,绝大多数患儿7-10天可完全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