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电解质紊乱怎么治
水电解质紊乱可通过调整饮食、口服补液盐、静脉补液、纠正酸碱失衡、治疗原发病等方式治疗。水电解质紊乱通常由呕吐腹泻、高温出汗、肾脏疾病、内分泌失调、药物副作用等原因引起。
1、调整饮食
轻度脱水或低钠血症患者可通过增加含电解质食物改善。建议少量多次饮用淡盐水或含钾的椰子水,食用香蕉、橙子补充钾离子,选择西蓝花、菠菜等蔬菜补充镁离子。避免一次性大量饮用纯水加重电解质稀释。
2、口服补液盐
口服补液盐Ⅲ是WHO推荐的标准补液制剂,每袋需用250毫升温水冲服。其葡萄糖与钠钾配比能促进肠道水分吸收,适用于轻中度脱水。服药后需观察尿量变化,若6小时内无排尿或出现嗜睡需及时就医。
3、静脉补液
严重脱水或无法口服者需静脉输注氯化钠注射液、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等。心功能不全者需控制输液速度,高钾血症患者禁用含钾溶液。治疗期间需每4小时监测血钠、血钾水平,防止纠正过快引发脑桥脱髓鞘病变。
4、纠正酸碱失衡
代谢性酸中毒可使用碳酸氢钠注射液,代谢性碱中毒需补充氯化钾或精氨酸。呼吸性酸碱失衡需通过改善通气功能治疗。纠正过程中需动态监测动脉血气分析,避免pH值波动过大导致心律失常。
5、治疗原发病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需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尿崩症患者需应用醋酸去氨加压素片。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者需长期服用氢化可的松片。原发病未控制时电解质紊乱易反复发作,需定期复查电解质水平。
日常需保持均衡饮食,高温作业或运动后及时补充含电解质饮品。慢性病患者应定期监测肾功能和电解质,避免使用呋塞米片等排钾利尿剂。出现持续乏力、心悸、意识模糊等症状时须立即就医,重度电解质紊乱可能引发室颤或呼吸肌麻痹等危险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