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暑了发烧怎么办
中暑后出现发热可通过脱离高温环境、物理降温、补充水分、药物治疗、及时就医等方式缓解。中暑发热通常由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电解质紊乱、脱水、热射病、热衰竭等原因引起。
1、脱离高温环境
立即将患者转移至阴凉通风处,解开衣领腰带帮助散热。避免继续暴露在高温高湿环境中加重症状,同时保持周围空气流通。若在户外可寻找树荫或使用遮阳伞临时遮挡。
2、物理降温
用湿毛巾擦拭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分布区域,或将冰袋用薄布包裹后放置于上述部位。可配合扇风或电扇加速蒸发散热,但避免直接对着空调冷风直吹。体温超过38.5摄氏度时可考虑温水擦浴。
3、补充水分
少量多次饮用含盐分的清凉饮料,如淡盐水或运动饮料,每次100-200毫升。避免一次性大量饮用冰水或含糖量高的饮品。神志不清者不可强行喂水,需静脉补液治疗。
4、药物治疗
体温持续升高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片、藿香正气口服液等药物。热射病患者可能需要静脉注射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盐酸纳洛酮注射液等抢救药物。禁止自行服用退烧药掩盖病情。
5、及时就医
出现持续高热超过39摄氏度、意识模糊、抽搐、无汗等症状时,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热射病患者需在2小时内将核心体温降至38.5摄氏度以下,延误治疗可能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
中暑恢复期应保持清淡饮食,选择绿豆汤、冬瓜汤等清热食物,避免油腻辛辣。未来1-2周避免剧烈运动和高温作业,外出做好防晒措施。建议家中常备人丹、十滴水等防暑药品,高温天气注意监测老人和儿童体温变化。若反复出现低热、乏力等症状需复查电解质和肝肾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