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母乳性腹泻如何进行要如何护理
小儿母乳性腹泻可通过调整哺乳方式、补充水分、观察排便性状、保持臀部清洁、必要时就医等方式护理。母乳性腹泻通常与母乳中前列腺素含量高、乳糖不耐受等因素有关,表现为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等症状。
1、调整哺乳方式
哺乳时避免单侧乳房喂养时间过长,可缩短单次哺乳时长并增加哺乳次数。前奶中乳糖含量较高可能加重腹泻,后奶脂肪含量更高有助于减缓肠道蠕动。母亲饮食需减少高糖及刺激性食物摄入,如甜点、咖啡等。
2、补充水分
每2-3小时补充5-10毫升温开水或口服补液盐,防止脱水。观察尿量是否正常,若4小时无排尿需警惕脱水。可选用低渗型口服补液盐如口服补液盐Ⅲ,避免高糖饮品加重渗透性腹泻。
3、观察排便性状
记录每日排便次数、颜色及含水量,母乳性腹泻粪便多为黄色稀糊状,无黏液脓血。若出现绿色水样便、血丝便或每日排便超过10次,可能合并感染性腹泻,需及时留取标本送检。
4、保持臀部清洁
每次排便后用温水清洗并拍干,涂抹含氧化锌的护臀霜如鞣酸软膏。避免使用含酒精湿巾擦拭,选择纯棉尿布或透气型纸尿裤,每2小时检查更换,防止尿布皮炎继发感染。
5、必要时就医
若腹泻持续1周以上伴随体重不增、发热或精神萎靡,需排查轮状病毒感染、牛奶蛋白过敏等疾病。医生可能建议暂时改用低乳糖配方奶,或开具蒙脱石散、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等药物调节肠道功能。
护理期间母亲应保持饮食均衡,适量增加瘦肉、山药等健脾食物。注意婴儿腹部保暖,哺乳后竖抱拍嗝减少胀气。定期监测体重增长曲线,6个月内婴儿每月体重增长不少于600克视为正常。避免自行使用止泻药物,母乳性腹泻通常随月龄增长逐渐改善,多数无须特殊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