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筋和骨折恢复期为什么要针灸治疗
伤筋和骨折恢复期采用针灸治疗可缓解疼痛、促进组织修复、改善局部循环。针灸通过刺激穴位调节气血运行,主要有减轻肿胀、加速骨痂形成、防止肌肉萎缩、调节免疫、缓解并发症等作用。
针灸通过神经反射和体液调节双重机制发挥作用。针刺穴位可抑制痛觉传导通路释放内啡肽等镇痛物质,减轻创伤后炎性反应导致的疼痛。同时刺激局部微循环增加血流量,为损伤组织提供更多氧气和营养物质,加速胶原纤维排列和钙盐沉积,缩短骨折愈合时间。对于长期制动导致的关节僵硬,针灸能松解粘连并增强肌肉收缩力。
部分患者因体质差异可能出现晕针或局部淤青,需由专业医师评估后调整针刺深度和频率。存在严重骨质疏松或凝血功能障碍者需谨慎选择针灸方案,避免加重损伤。部分骨折后期骨不连病例需结合体外冲击波等综合治疗。
恢复期建议配合适度功能锻炼,如骨折稳定后可进行等长收缩训练,伤筋患者逐步开展关节活动度练习。饮食注意补充蛋白质、钙质及维生素D,适量食用牛奶、鱼肉、西蓝花等食物。保持治疗部位清洁干燥,定期复查影像学评估愈合进度,出现异常疼痛或发热应及时就医。睡眠时抬高患肢有助于减轻肿胀,避免吸烟饮酒影响组织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