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便颜色深褐色臭怎么回事
大便颜色深褐色且发臭可能由饮食因素、胃肠功能紊乱、消化道出血、肠道感染、肝胆疾病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调整饮食、药物治疗、检查确诊等方式干预。
1、饮食因素
摄入动物内脏、菠菜、铁剂等含铁或深色食物后,铁元素与肠道硫化物结合形成硫化亚铁,导致粪便呈深褐色并伴有特殊臭味。此类情况无须特殊治疗,减少相关食物摄入后2-3天即可恢复正常。
2、胃肠功能紊乱
肠道菌群失衡或胃肠蠕动减慢时,食物残渣在结肠滞留时间延长,胆红素被细菌过度分解产生粪胆素增多,可能伴随腹胀、排便不净感。可遵医嘱使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等益生菌制剂调节。
3、消化道出血
上消化道出血时血液经胃酸作用形成硫化铁,常见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多伴有柏油样便和腥臭味。需及时就医进行胃镜检查,临床常用铝碳酸镁咀嚼片、雷贝拉唑钠肠溶片等药物治疗。
4、肠道感染
志贺菌、沙门菌等病原体感染可引发肠黏膜炎症渗出,造成粪便颜色加深和腐败性恶臭,常伴发热、腹痛。确诊需做粪便培养,治疗可选用头孢克肟分散片、诺氟沙星胶囊等抗生素。
5、肝胆疾病
胆管梗阻或肝炎导致胆红素代谢异常时,粪便会因缺乏胆色素而呈陶土色,但部分患者可能因继发细菌感染出现深褐色恶臭便。需通过肝功能检查和腹部超声确诊,可能需用熊去氧胆酸胶囊、水飞蓟宾胶囊等保肝药物。
日常应注意保持膳食纤维摄入均衡,每日饮水不少于1500毫升,避免过量进食高脂高蛋白食物。观察排便频率和性状变化,若持续3天以上未改善或出现呕血、剧烈腹痛等症状,须立即就医进行粪便隐血试验、肠镜等检查。长期服用铁剂或铋剂者需定期监测粪便性状,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