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后戴支具的副作用
骨折后戴支具可能出现皮肤刺激、肌肉萎缩、关节僵硬、血液循环障碍、过敏反应等副作用。支具是骨折固定的重要辅助工具,但需注意合理使用和定期调整。
1、皮肤刺激
支具长期压迫皮肤可能导致局部红肿、瘙痒或压疮。支具边缘摩擦皮肤时可能引发表皮破损,尤其糖尿病患者或皮肤敏感者风险更高。建议每日检查皮肤状态,使用软质衬垫缓冲压力。
2、肌肉萎缩
固定期间肌肉缺乏主动收缩可能造成肌力下降,表现为患肢围度减小。股四头肌、腓肠肌等大肌群萎缩明显,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等长收缩训练预防。
3、关节僵硬
长期制动易导致关节囊挛缩和滑液分泌减少,常见于腕关节、踝关节等部位。表现为主动/被动活动度受限,可通过早期渐进式康复锻炼改善。
4、血液循环障碍
支具过紧可能压迫血管影响末梢血供,出现肢体发绀、麻木或温度降低。下肢支具使用期间需特别注意足背动脉搏动情况。
5、过敏反应
部分患者对支具材质中的乳胶、树脂等成分过敏,表现为接触性皮炎。可选择低致敏性材质支具,出现皮疹时需及时更换固定方式。
骨折康复期间应保持支具清洁干燥,每日定时取下检查皮肤状况;遵医嘱进行肌肉等长收缩训练和邻近关节活动;发现支具松动或不适及时复诊调整;营养方面需保证每日优质蛋白摄入量达到每公斤体重1.2-1.5克,补充维生素D和钙质;定期复查X线评估愈合进度,避免过早负重活动。睡眠时可适当抬高患肢促进静脉回流,日常活动时注意保护支具避免碰撞变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