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骨质疏松引起的脊柱骨折还可以治疗
老年骨质疏松引起的脊柱骨折通常可以治疗,主要通过药物干预、物理治疗和手术修复等方式改善症状并预防再次骨折。
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治疗需根据骨折严重程度和患者整体状况制定方案。轻度压缩性骨折可采用保守治疗,包括卧床休息1-3周配合镇痛药物如塞来昔布胶囊、洛索洛芬钠片缓解疼痛,同时使用抗骨质疏松药物如阿仑膦酸钠维D3片、唑来膦酸注射液抑制骨量流失。中度骨折需结合椎体成形术或后凸成形术等微创手术稳定椎体,术后配合钙尔奇D碳酸钙D3片等钙剂补充。重度骨折伴神经压迫时可能需要开放复位内固定术,术后需长期使用特立帕肽注射液促进骨形成。所有治疗均需同步进行康复训练,包括低强度核心肌群锻炼和平衡训练,逐步恢复活动能力。
特殊情况如合并多发性骨折、严重心肺功能障碍或凝血异常患者,需个体化评估手术风险。高龄患者若无法耐受手术,可采用定制支具外固定联合脉冲电磁场治疗促进骨愈合。长期卧床者需预防坠积性肺炎和深静脉血栓,每2小时协助翻身一次,必要时使用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抗凝。合并认知障碍的患者需家属监督用药,避免漏服抗骨质疏松药物。
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治疗后需持续关注骨健康状态,每日保证800-1000毫克钙元素和800-1200国际单位维生素D3的摄入,优先通过乳制品、深绿色蔬菜和强化食品补充。建议每周进行3-5次30分钟的阳光照射和低冲击运动如太极拳、水中步行,避免弯腰提重物等高风险动作。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测和脊柱影像学复查,发现新发骨折迹象及时干预。家属需协助改善居家防跌倒设施,包括安装浴室扶手、清除地面杂物和使用防滑鞋具,降低再次骨折风险。出现持续背痛或身高缩短超过3厘米时应尽早就诊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