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尿路感染的护理
女性尿路感染可通过增加饮水量、保持会阴清洁、避免憋尿、调整饮食结构、遵医嘱用药等方式护理。尿路感染通常由细菌感染、免疫力下降、卫生习惯不良、性生活频繁、泌尿系统结构异常等原因引起。
1、增加饮水量
每日饮用2000-3000毫升水有助于稀释尿液并促进细菌排出。建议选择温开水或淡盐水,避免含糖饮料刺激尿道。排尿时注意观察尿液颜色,若持续浑浊或带血需及时就医。可配合使用三金片、热淋清颗粒等中成药辅助治疗。
2、保持会阴清洁
每日用温水从前向后清洗会阴部1-2次,避免使用碱性洗剂破坏菌群平衡。如厕后擦拭方向应遵循由前向后原则。感染期间可遵医嘱使用高锰酸钾外用片配制溶液坐浴,或外用复方黄柏液涂剂缓解不适。
3、避免憋尿
排尿间隔建议控制在2-3小时,及时排空膀胱可减少细菌滞留。夜间起夜困难者可适当抬高床头。伴有膀胱过度活动症状时,可遵医嘱使用琥珀酸索利那新片或盐酸奥昔布宁缓释片调节膀胱功能。
4、调整饮食结构
增加蔓越莓、蓝莓等富含原花青素的水果摄入,限制辛辣刺激食物。适量补充酸奶等含益生菌食品维持菌群平衡。合并发热时可选择冬瓜、薏仁等利尿食材,配合使用银花泌炎灵片等清热解毒类药物。
5、遵医嘱用药
细菌性感染需按疗程服用左氧氟沙星片、头孢克肟分散片等抗生素。反复发作者可进行尿培养后选择敏感药物,必要时使用磷霉素氨丁三醇散调节尿路环境。用药期间禁止饮酒并注意观察过敏反应。
日常应选择棉质透气内裤并每日更换,避免久坐潮湿环境。性生活前后注意清洁,必要时使用避孕套减少交叉感染。建议记录排尿日记监测症状变化,若出现腰痛、发热等全身症状或72小时内无改善,须立即复查尿常规及泌尿系超声。恢复期可进行凯格尔运动增强盆底肌功能,但急性期应暂停剧烈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