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扫描后衣服如何处理
骨扫描后衣物可直接正常清洗,无需特殊处理。放射性示踪剂在检查后24小时内会通过尿液排出体外,沾染衣物的概率极低。
骨扫描使用的锝-99m标记化合物半衰期较短,检查后2-3天辐射水平即可降至环境本底值。检查过程中注射的放射性药物主要通过泌尿系统代谢,残留在体表的微量辐射不会对衣物造成持续性污染。常规机洗或手洗即可有效清除可能存在的微量放射性物质,洗涤时与其他衣物混洗不会造成交叉污染。使用普通洗衣液在30-60℃水温下清洗1-2次,衣物表面辐射剂量即可达到安全标准。
若注射部位有药液外渗导致衣物局部明显污染,可先用吸水纸吸附液体,再单独用冷水冲洗污染区域。避免使用热水或强力揉搓,防止放射性物质扩散。此类情况在正规医疗操作中发生率不足百分之一,多数医疗机构会在注射后使用敷料覆盖穿刺点。特殊情况下污染严重的衣物可密封存放10个半衰期约6天后,辐射水平自然衰减至安全范围再行处理。
建议检查后及时更换贴身衣物,首次洗涤时可佩戴橡胶手套作为防护。清洗后的衣物无需隔离晾晒,正常通风处晾干即可。若对衣物辐射残留存在疑虑,可使用便携式辐射检测仪进行确认,但一般情况下接触扫描后衣物不会对健康产生影响。检查后48小时内多饮水促进代谢,可进一步降低放射性物质残留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