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断患了膝骨关节炎
膝骨关节炎可通过关节疼痛、晨僵、活动受限、关节肿胀、骨摩擦感等症状判断,通常由年龄增长、肥胖、关节损伤、遗传因素、长期劳损等原因引起。
1、关节疼痛
膝骨关节炎早期表现为活动后关节隐痛,休息后可缓解。随着病情进展,疼痛可能转为持续性,上下楼梯或下蹲时加重。疼痛多位于膝盖内侧或髌骨周围,寒冷潮湿天气可能诱发或加剧。若疼痛影响睡眠或日常活动,需及时就医排除其他关节疾病。
2、晨僵
患者晨起或久坐后可能出现关节僵硬感,通常持续数分钟至半小时,活动后逐渐减轻。晨僵时间超过1小时需警惕类风湿关节炎等免疫性疾病。膝骨关节炎的晨僵多伴随关节发紧感,但不会出现全身乏力或低热等全身症状。
3、活动受限
膝关节屈伸范围逐渐减小,表现为下蹲困难、站立时需扶支撑物。严重时可能出现关节交锁现象,即活动时突然卡顿感。活动受限与关节软骨磨损、骨赘形成有关,可通过康复训练改善,但已形成的骨结构改变不可逆。
4、关节肿胀
膝关节可能因滑膜炎症出现局部肿胀,触诊有波动感。急性期可见皮肤发红发热,慢性期则以关节囊增厚为主。需鉴别痛风性关节炎的突发红肿热痛,以及感染性关节炎的全身发热症状。关节腔积液较多时可进行穿刺抽液检查。
5、骨摩擦感
活动膝关节时可能听到或触及沙沙样摩擦感,提示软骨面粗糙不平。晚期患者可能出现明显弹响或碾轧音,伴随关节变形如O型腿。骨摩擦感可通过肌力训练减轻,但无法完全消除,严重者需考虑关节置换手术。
膝骨关节炎患者应控制体重减轻关节负荷,避免爬山、爬楼梯等负重运动,可选择游泳、骑自行车等低冲击运动。日常注意膝关节保暖,使用护膝提供支撑,饮食中增加富含钙质和胶原蛋白的食物。若症状持续加重或出现关节畸形,应及时到骨科或风湿免疫科就诊,通过X线、MRI等检查明确病情程度,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玻璃酸钠注射或口服氨基葡萄糖等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