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管治疗有哪些风险
根管治疗可能存在感染扩散、器械分离、牙根折裂、邻牙损伤、术后疼痛等风险。根管治疗是牙髓病和根尖周病的常用治疗方法,通过清除感染牙髓组织并严密充填根管系统来保存患牙。
1、感染扩散
根管治疗过程中若消毒不彻底,可能导致根管内细菌向根尖周组织扩散。这种情况常见于急性根尖周炎发作期进行治疗,可能引发局部肿胀和剧烈疼痛。需要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甲硝唑片等抗生素控制感染,严重时需配合切开引流。
2、器械分离
根管锉等器械在狭窄弯曲根管中操作时可能发生断裂。断裂器械可能堵塞根管影响后续治疗,需通过显微超声技术取出或采用旁路通过技术。术前需评估根管弯曲度,使用镍钛机动器械可降低该风险。
3、牙根折裂
过度扩大根管或使用暴力预备可能造成根管壁穿孔或根折。薄壁根管、弯曲根管更易发生,表现为咬合痛和松动度增加。轻度折裂可采用树脂粘接修复,严重者需拔除患牙。术前影像学评估有助于预防。
4、邻牙损伤
后牙区治疗时可能因操作空间不足损伤邻牙牙体或修复体。常见于第二磨牙治疗时损伤第一磨牙全冠边缘,需重新修复受损牙体。使用橡皮障隔离和精准定位可最大限度避免该并发症。
5、术后疼痛
约30%患者会出现治疗后短暂疼痛,通常与根尖周组织炎症反应有关。可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洛索洛芬钠片等药物缓解,多数3-5天自行消退。持续疼痛需排除超充、遗漏根管等情况。
根管治疗后应避免患牙咀嚼硬物2周,使用含氯己定的漱口水维护口腔卫生。定期复查拍摄X线片观察愈合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处理。选择经验丰富的牙体牙髓专科医生可显著降低治疗风险,完善的术前评估和规范操作是预防并发症的关键。治疗后出现持续肿胀、咬合痛或自发痛需立即复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