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崴了怎么判断骨折
脚崴后判断是否骨折可通过肿胀程度、疼痛特点、活动受限情况、异常声响及影像学检查综合评估。主要有肿胀迅速加重、持续性剧痛、无法承重行走、受伤时听到骨擦音、X线或CT显示骨折线等依据。
1、肿胀迅速加重
骨折后局部软组织损伤严重,毛细血管破裂出血会导致肿胀在1-2小时内快速加剧,皮肤出现明显青紫淤斑。踝关节周长可能超过健侧2厘米以上,触摸时有紧绷感。单纯韧带损伤的肿胀通常发展较慢,程度较轻。
2、持续性剧痛
骨折疼痛表现为持续尖锐刺痛,按压受伤部位或尝试活动时疼痛显著加重,休息也无法完全缓解。疼痛点集中在骨性结构如内外踝尖部,而韧带损伤的压痛点多在关节间隙处。使用镇痛药后骨折疼痛改善有限。
3、无法承重行走
骨折患者通常完全不能站立或行走,即使勉强移动也会因剧烈疼痛而中止。尝试用患肢承重时可能出现异常关节活动或骨摩擦感。韧带损伤者多数可跛行数步,但稳定性较差。
4、受伤时听到骨擦音
约三成骨折患者在受伤瞬间会听到清脆的"咔嗒"声,这是骨折端相互摩擦产生的骨擦音。后期移动患肢时可能再次出现此声响。韧带撕裂多伴随闷响或弹响,声音特征与骨折不同。
5、影像学检查确认
X线片能显示大多数踝部骨折,对于隐匿性骨折需进行CT扫描。MRI适用于评估伴随的韧带和软骨损伤。影像学可见清晰的骨折线、骨皮质中断或移位骨块,而单纯扭伤仅显示软组织肿胀。
伤后应立即停止活动并抬高患肢,用冰袋间断冷敷24-48小时以减少肿胀。使用弹性绷带加压包扎时需注意松紧度,避免影响血液循环。建议尽早就医检查,确诊骨折后需根据类型选择石膏固定或手术治疗。恢复期间保持均衡饮食,适量补充钙质和维生素D,避免吸烟饮酒影响骨骼愈合。康复训练应在医生指导下循序渐进开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