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尿路感染该怎么办
小儿尿路感染可通过保持清洁、多饮水、使用抗生素、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治疗。小儿尿路感染通常由细菌感染、尿路结构异常、免疫力低下、排尿习惯不良、卫生条件差等原因引起。
1、保持清洁
家长需每日用温水清洗患儿会阴部,避免使用刺激性洗剂。女童应从前向后擦拭,男童需清洁包皮垢。勤换内裤并选择纯棉材质,减少摩擦和细菌滋生。尿布期婴幼儿需及时更换尿布,防止粪便污染尿道口。清洁后保持局部干燥,潮湿环境易诱发感染。
2、多饮水
增加每日饮水量有助于冲刷尿道,2岁以上儿童每日饮水量建议达到1000-1500毫升。可少量多次饮用温开水,避免含糖饮料刺激膀胱。观察尿液颜色应保持淡黄色,深黄色提示饮水不足。哺乳期婴儿可通过增加母乳喂养次数促进排尿,配方奶喂养者无须额外加水。
3、使用抗生素
细菌性感染需遵医嘱使用抗生素,常用头孢克洛干混悬剂治疗大肠埃希菌感染,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颗粒适用于耐药菌株,呋喃妥因肠溶片用于反复感染预防。用药需完成整个疗程,即使症状消失也不可擅自停药。抗生素使用期间可能出现腹泻等不良反应,可配合益生菌调节肠道菌群。
4、物理治疗
膀胱区热敷可缓解排尿疼痛,使用40℃左右热水袋敷于下腹部,每次15分钟每日2次。发热患儿可采用温水擦浴物理降温,重点擦拭颈部、腋窝等大血管处。排尿训练帮助建立规律排尿习惯,每2-3小时提醒排尿一次,避免憋尿行为加重感染。
5、手术治疗
存在膀胱输尿管反流等解剖异常时,可能需行输尿管再植术矫正。尿道瓣膜患儿需实施经尿道电切术,术后留置导尿管1-2周。手术前后需加强会阴护理,预防继发感染。复杂性尿路感染合并肾积水者,可能需先行肾造瘘术引流再行根治手术。
家长应培养儿童良好的卫生习惯,教育年长儿正确擦拭方法。饮食上增加蓝莓等富含原花青素的食物,抑制细菌黏附尿路。避免穿紧身裤或久坐,适当进行跳绳等运动促进排尿。定期复查尿常规,反复感染者需排查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出现发热、腰痛等症状时须立即就医,防止进展为肾盂肾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