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骨转移后怎么治疗
乳腺癌骨转移可通过药物治疗、放射治疗、手术治疗、骨改良药物及疼痛管理等方式综合干预。骨转移通常由肿瘤细胞通过血液扩散至骨骼引起,可能伴随病理性骨折、骨痛等症状。
药物治疗是乳腺癌骨转移的基础干预手段,常用方案包括内分泌治疗药物如来曲唑片、阿那曲唑片,靶向治疗药物如曲妥珠单抗注射液,化疗药物如多西他赛注射液。这些药物通过抑制肿瘤生长或直接杀伤癌细胞延缓病情进展。放射治疗适用于局部骨痛或病理性骨折风险较高的单发转移灶,能有效缓解疼痛并控制局部肿瘤生长。体外放射治疗和放射性核素治疗是常用方式,后者如锶-89注射液对多发性骨转移有较好效果。手术治疗主要针对承重骨病理性骨折或脊髓压迫患者,通过内固定术、椎体成形术等稳定骨骼结构。骨改良药物如唑来膦酸注射液、地诺单抗注射液可抑制破骨细胞活性,减少骨相关事件发生。疼痛管理需根据疼痛程度阶梯用药,轻度疼痛可用对乙酰氨基酚片,中重度疼痛可使用盐酸羟考酮缓释片联合加巴喷丁胶囊缓解神经性疼痛。
乳腺癌骨转移患者需保持适度活动以维持骨骼强度,但应避免剧烈运动防止病理性骨折。日常饮食需保证充足钙质和维生素D摄入,如低脂牛奶、西蓝花等,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补充钙剂。定期监测血钙水平及肾功能,出现新发骨痛或活动障碍时及时复查骨扫描。心理疏导和家属支持对改善生活质量尤为重要,可参与专业心理咨询或病友互助小组。治疗期间注意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如双膦酸盐类药物可能引起颌骨坏死,需加强口腔护理并定期牙科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