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动脉硬化怎么检查
下肢动脉硬化可通过体格检查、踝肱指数测定、血管超声、CT血管成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等方式检查。下肢动脉硬化可能与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间歇性跛行、下肢发凉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完善相关检查。
1、体格检查
体格检查是下肢动脉硬化的基础检查方式,医生通过触诊足背动脉、胫后动脉等部位搏动情况,观察下肢皮肤温度、颜色变化,初步判断动脉血流状况。若发现搏动减弱或消失,皮肤温度降低,可能提示动脉狭窄或闭塞。该检查无创且操作简便,但需结合其他检查进一步确诊。
2、踝肱指数测定
踝肱指数测定通过测量踝部与上臂血压比值评估下肢动脉供血情况,正常值为0.9-1.3,低于0.9提示动脉狭窄。该检查具有无创、可重复性高的特点,适用于筛查和随访。检查时需静卧休息,避免运动后立即测量影响结果准确性。
3、血管超声
血管超声利用高频声波显示血管形态和血流动力学变化,可直观观察动脉管壁增厚、斑块形成及狭窄程度。彩色多普勒能清晰显示血流方向与速度,对斑块稳定性评估具有重要价值。检查前无须特殊准备,但肥胖或血管钙化可能影响成像质量。
4、CT血管成像
CT血管成像通过静脉注射造影剂进行三维血管重建,能清晰显示动脉全程解剖结构,对钙化斑块敏感度高。该检查适用于评估病变范围及制定手术方案,但需注意造影剂过敏风险。检查前需空腹,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5、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是诊断下肢动脉硬化的金标准,通过导管注入造影剂直接显示血管狭窄或闭塞部位,同时可进行介入治疗。该检查有创且存在辐射暴露,通常在其他检查无法明确诊断时采用。术后需压迫穿刺点,观察有无出血或血肿。
下肢动脉硬化患者日常需控制血压、血糖、血脂水平,戒烟限酒,保持低盐低脂饮食。适当进行步行锻炼可促进侧支循环建立,但避免剧烈运动。注意下肢保暖,穿着宽松鞋袜,定期检查足部皮肤。若出现静息痛或溃疡需立即就医,防止病情进展导致严重并发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