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区分普通感冒和流感
普通感冒和流感可通过症状严重程度、病原体类型、病程进展等特征区分。普通感冒通常由鼻病毒等引起,症状较轻;流感则由流感病毒导致,起病急且全身症状明显。
普通感冒主要表现为鼻塞、流涕、打喷嚏等上呼吸道症状,发热较少或为低热,肌肉酸痛和乏力感轻微,病程持续3-7天可自愈。流感则突发高热达39-40℃,伴随显著头痛、全身肌肉关节疼痛、极度乏力,呼吸道症状可能后期出现,儿童还可能伴有呕吐腹泻,病程常持续1-2周,可能引发肺炎等并发症。从病原学看,普通感冒多由鼻病毒、冠状病毒等引起,而流感由甲型或乙型流感病毒导致,后者传染性更强且易发生变异。实验室检查上,流感可通过咽拭子抗原检测确诊,而普通感冒通常无须特殊检测。
对于特殊群体如婴幼儿、孕妇或慢性病患者,流感可能表现为非典型症状。部分流感患者初期仅出现腹泻或意识模糊,老年人可能无发热但存在呼吸困难。免疫缺陷患者感冒症状可能迁延不愈,需通过核酸检测鉴别。流感流行季节接触史也是重要判断依据,若周围出现聚集性发热病例,需优先考虑流感可能。
出现持续高热、呼吸困难、意识改变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日常可通过接种流感疫苗、勤洗手、佩戴口罩等方式预防流感,感冒期间需多休息并保持空气流通,避免交叉感染。建议高危人群在流感季节前完成疫苗接种,出现症状后48小时内进行抗病毒治疗可有效缩短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