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包炎怎么治疗
急性心包炎可通过卧床休息、药物治疗、心包穿刺、心包切开引流术、心包切除术等方式治疗。急性心包炎通常由病毒感染、细菌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转移、尿毒症等原因引起。
1、卧床休息
急性期需绝对卧床休息,减少心脏负荷,采取半卧位或坐位缓解呼吸困难。避免剧烈活动及情绪激动,持续心电监护监测生命体征,每日记录液体出入量。疼痛明显时可尝试调整体位减轻压迫症状,如身体前倾坐位。
2、药物治疗
病毒感染常用布洛芬缓释胶囊、阿司匹林肠溶片等非甾体抗炎药,细菌感染需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等抗生素。结核性心包炎需联用异烟肼片、利福平胶囊等抗结核药物。心包积液量多时可用呋塞米片利尿,严重疼痛可短期使用盐酸曲马多缓释片。
3、心包穿刺
适用于心脏压塞或大量心包积液患者,在超声引导下抽取积液缓解压迫症状。
穿刺液需送检明确病原学,化脓性积液需留置导管引流。操作中严格无菌防止感染,术后监测血压心率变化。
4、心包切开引流术
针对化脓性心包炎或反复积液患者,通过手术切开引流脓液并冲洗心包腔。术中可采集标本进行细菌培养,术后保持引流管通畅,每日记录引流液性状和量。需联合静脉抗生素治疗控制感染。
5、心包切除术
适用于慢性缩窄性心包炎患者,通过开胸或胸腔镜切除增厚心包。术前需控制心力衰竭症状,术后重点监测中心静脉压和尿量变化。需长期随访防止心包再度增厚,恢复期逐步增加活动量。
急性心包炎患者应保持低盐饮食,每日钠盐控制在3-5克,限制饮水量预防水肿。恢复期可进行散步等低强度运动,避免提重物和屏气动作。定期复查心电图和心脏超声,出现胸闷气急等症状及时就诊。注意保暖预防呼吸道感染,保证充足睡眠有助于病情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