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儿肠梗阻怎么办
胎儿肠梗阻可通过超声监测、羊水减量术、宫内治疗、提前分娩、新生儿手术等方式干预。胎儿肠梗阻通常由肠闭锁、肠旋转不良、胎粪性腹膜炎、先天性巨结肠、染色体异常等原因引起。
1、超声监测
通过高频超声动态观察肠管扩张程度、羊水量及胎心变化。每周1-2次超声检查可评估肠梗阻进展,肠管直径超过15毫米或伴随羊水过多时需警惕肠穿孔风险。超声特征包括双泡征、肠袢固定扩张等,需与先天性巨结肠超声表现鉴别。
2、羊水减量术
针对严重羊水过多导致的母体呼吸困难或早产风险,在超声引导下穿刺抽取羊水。单次抽液量不超过1000毫升,重复进行需监测胎盘功能。该操作可缓解子宫过度膨胀,但可能诱发宫缩,术后需使用盐酸利托君注射液抑制宫缩。
3、宫内治疗
对胎粪性腹膜炎导致的梗阻,可在胎儿镜下进行腹腔冲洗。使用37℃生理盐水稀释胎粪,降低化学性腹膜炎对肠管的损伤。该操作需联合硫酸镁注射液预防早产,术后监测胎儿心率变异度。
4、提前分娩
孕周超过34周且存在进行性肠管扩张时,可考虑用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促胎肺成熟后终止妊娠。分娩方式优先选择剖宫产,避免产道挤压导致肠穿孔。新生儿出生后需立即禁食,留置胃管减压。
5、新生儿手术
出生后确诊为肠闭锁或肠旋转不良者,需急诊行肠吻合术或Ladd手术。术前静脉输注注射用头孢呋辛钠预防感染,术后给予肠外营养支持。先天性巨结肠需分阶段行Soave手术,术中需快速病理明确神经节细胞缺失范围。
孕妇发现羊水过多或超声提示肠管扩张时,应立即转诊至胎儿医学中心。妊娠期需加强营养监测,每日蛋白质摄入量维持在80-100克,补充葡萄糖酸亚铁糖浆预防贫血。分娩前与新生儿外科团队充分沟通,准备好婴儿转运暖箱及胃肠减压设备。产后哺乳需根据手术情况延迟开奶,改用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粉喂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