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痔疮的症状有哪些
内痔疮的症状主要有便血、肛门肿物脱出、肛门瘙痒、肛门疼痛、黏液分泌增多等。内痔疮是肛垫发生病理性肥大、移位及肛周皮下血管丛血流淤滞形成的团块,根据症状轻重可分为四期。
1、便血
便血是内痔疮最常见的早期症状,表现为排便时粪便表面附着鲜红色血液或便后滴血,血液与粪便不相混合。出血量较少时可能仅在手纸上发现血迹,长期反复出血可能导致贫血。便血多因排便时粪便摩擦痔核表面黏膜导致破损引起,也可能与便秘或腹泻等排便习惯改变有关。
2、肛门肿物脱出
随着病情进展,痔核体积增大会在排便时脱出肛门外,初期可自行回纳,后期需用手推回或持续脱垂于肛门外。脱出物呈暗红色柔软团块,表面可见黏膜糜烂或溃疡。长期脱垂可能导致肛门括约肌松弛,加重排便功能障碍。
3、肛门瘙痒
痔核分泌的黏液刺激肛周皮肤可引起瘙痒感,尤其夜间症状明显。瘙痒区域皮肤可能出现潮湿、发红或湿疹样改变。过度搔抓可能导致皮肤破损感染,形成肛周皮炎或继发细菌感染。
4、肛门疼痛
单纯内痔通常无痛,但当痔核发生嵌顿、血栓形成或感染时会出现剧烈疼痛。疼痛多为持续性胀痛,在排便、久坐或行走时加重,可能伴有肛门坠胀感。血栓性痔表现为肛门突发剧痛,可触及硬结。
5、黏液分泌增多
内痔黏膜受刺激后会分泌大量黏液,导致肛门潮湿不适。黏液可能污染内衣裤,长期潮湿环境易引发肛周皮肤浸渍。黏液分泌常与肿物脱出伴随发生,在III-IV期痔疮中更为明显。
建议保持每日饮水量2000毫升以上,增加全谷物、蔬菜水果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摄入,避免久坐久站,每次排便时间控制在5分钟内。便后可用温水坐浴10-15分钟促进血液循环,避免用力擦拭肛门。若出现持续便血、肿物无法回纳或剧烈疼痛,应及时就医评估是否需药物或手术治疗。孕妇、老年人和凝血功能障碍者出现痔疮症状时更需尽早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