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囊炎引起的脱发
毛囊炎引起的脱发通常可逆,及时治疗炎症后毛发多能再生。毛囊炎主要由细菌或真菌感染引起,表现为红肿疼痛的毛囊性丘疹,严重时可破坏毛囊结构导致脱发。治疗需针对病原体使用抗菌药物,配合局部护理促进毛囊修复。
1、细菌性毛囊炎
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感染是常见病因,表现为红色脓疱伴压痛。可遵医嘱使用夫西地酸乳膏、莫匹罗星软膏等外用抗生素,严重者需口服头孢呋辛酯片。保持患处清洁干燥,避免搔抓加重感染。早期治疗可预防毛囊永久性损伤。
2、真菌性毛囊炎
马拉色菌感染多见于头皮,形成瘙痒性丘疹伴鳞屑。建议使用酮康唑洗剂每周清洗2-3次,配合硝酸咪康唑乳膏局部涂抹。避免共用梳具,毛巾需高温消毒。真菌顽固感染者可能需口服伊曲康唑胶囊。
3、炎症后脱发
毛囊炎消退后可能出现暂时性脱发,与毛囊进入休止期有关。可外用米诺地尔酊刺激毛发生长,补充胱氨酸片改善发质。避免烫染等化学刺激,梳发时动作轻柔。多数患者在3-6个月内毛发逐渐再生。
4、瘢痕性脱发
反复感染导致毛囊永久破坏时会形成瘢痕,表现为皮肤萎缩伴永久性脱发。早期可局部注射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抑制纤维化,晚期需考虑毛发移植术。瘢痕形成后需防晒避免色素沉着。
5、日常防护
油性皮肤者选用温和洗发水,出汗后及时清洁。糖尿病患者需控制血糖,免疫力低下者避免公共场所裸足。发现毛囊红肿时尽早涂抹碘伏消毒,忌自行挤压脓疱。均衡摄入蛋白质和维生素B族有助于毛囊修复。
毛囊炎患者应选择宽松透气的棉质衣物,避免摩擦患处。洗头水温不超过40℃,吹风时保持15厘米以上距离。每周更换枕巾床单,暴晒杀菌。若脱发持续超过半年或伴随头皮萎缩,需皮肤科就诊评估毛囊存活情况。规律作息和减压对促进毛发生长有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