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标记物怎么查
肿瘤标记物主要通过血液检测、尿液检测、影像学检查、组织活检和基因检测等方式筛查。临床常用方法包括甲胎蛋白、癌胚抗原、糖类抗原等血液标志物检测。
血液检测是肿瘤标记物筛查的核心手段,通过抽取静脉血分析特定蛋白质或代谢物浓度。甲胎蛋白常用于肝癌筛查,癌胚抗原多用于结直肠癌监测,糖类抗原125对卵巢癌诊断有较高参考价值。尿液检测适用于膀胱癌等泌尿系统肿瘤筛查,可检测核基质蛋白22等标志物。影像学检查包括超声、CT、MRI等技术,能定位肿瘤并辅助判断标记物升高的来源。组织活检通过穿刺或手术获取病变组织,进行病理学和免疫组化分析,是确诊的金标准。基因检测针对遗传性肿瘤高风险人群,通过分析BRCA等基因突变预测发病概率。
进行肿瘤标记物检查前需保持空腹8-12小时,避免剧烈运动影响结果准确性。检查后应遵医嘱定期复查,动态观察指标变化。若结果异常无须过度恐慌,需结合临床表现和其他检查综合判断。日常注意均衡饮食,适量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戒烟限酒,保持规律作息有助于降低肿瘤风险。高危人群建议每年进行一次系统筛查,发现异常及时到肿瘤专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