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单纯性疱疹怎么治
小儿单纯性疱疹可通过抗病毒治疗、皮肤护理、饮食调理、免疫增强及预防传播等方式干预。该病主要由单纯疱疹病毒1型感染引起,常表现为口唇周围簇集性水疱伴疼痛或发热。
1、抗病毒治疗
急性期需遵医嘱使用抗病毒药物,如阿昔洛韦颗粒、更昔洛韦分散片或泛昔洛韦胶囊。这些药物能抑制病毒复制,缩短病程。用药期间需监测肝肾功能,避免与肾毒性药物联用。皮损结痂后仍需完成疗程,防止病毒潜伏复发。
2、皮肤护理
保持疱疹部位清洁干燥,可外用阿昔洛韦乳膏或喷昔洛韦凝胶。避免抓挠防止继发感染,水疱破裂后用生理盐水湿敷,渗出明显时可薄涂莫匹罗星软膏。衣物选择纯棉材质减少摩擦刺激。
3、饮食调理
给予温凉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如米汤、藕粉、蒸蛋等。避免酸性食物刺激溃疡面,适量补充维生素B族和维生素C。母乳喂养婴儿可继续哺乳,母亲需注意手部消毒。
4、免疫增强
保证充足睡眠,适当补充赖氨酸制剂或转移因子口服溶液。恢复期可进行户外活动增强体质,但需避免人群密集场所。反复发作者建议检测免疫功能。
5、预防传播
患儿餐具毛巾单独消毒,避免亲吻他人或共享玩具。托幼机构患儿需隔离至皮损结痂,照料者接触前后用含氯消毒剂洗手。孕妇及免疫缺陷者应避免密切接触。
日常需注意观察体温变化及皮损进展,疱疹结痂后仍可能携带病毒,应持续做好用品消毒。恢复期可逐渐增加瘦肉、鱼类等优质蛋白摄入,促进黏膜修复。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湿度维持在50%-60%有助于皮肤屏障恢复。若出现嗜睡、拒食或疱疹扩散至眼部等表现,须立即就医排查脑炎或播散性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