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脉夹层如何治疗
主动脉夹层可通过药物控制、介入手术、开放手术等方式治疗。主动脉夹层通常由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遗传性结缔组织病等因素引起,表现为突发撕裂样胸痛、血压异常、脏器缺血等症状。
1、药物控制
急性期需紧急使用降压药和镇痛药。常用降压药物包括硝苯地平控释片、美托洛尔缓释片等,可降低主动脉壁压力;镇痛可使用盐酸哌替啶注射液缓解剧烈疼痛。药物控制适用于Stanford A型或B型夹层稳定期,或为手术前过渡治疗。需持续监测血压、心率及脏器功能,避免夹层进一步扩展。
2、介入手术
Stanford B型夹层首选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通过股动脉植入覆膜支架封闭破口。该术式创伤小,能有效隔绝假腔血流,降低主动脉破裂风险。术后需长期随访观察支架位置及主动脉重塑情况,配合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肠溶片预防血栓形成。
3、开放手术
Stanford A型夹层需紧急行升主动脉置换术,切除病变血管段并植入人工血管。复杂病例可能需同期处理主动脉瓣或冠状动脉开口。术后可能出现出血、脑卒中、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需在重症监护室密切观察。术后需终身服用华法林钠片等抗凝药物维持人工血管通畅。
4、并发症处理
合并心包填塞时需行心包穿刺引流,肠系膜缺血需血管重建,肾功能衰竭需血液透析。针对不同并发症需联合心血管外科、血管介入科、重症医学科等多学科协作治疗。早期识别并处理脊髓缺血、肢体坏死等严重并发症可改善预后。
5、长期管理
术后需严格控制血压,定期进行CT血管造影复查。建议使用厄贝沙坦片等ARB类药物延缓主动脉扩张,避免举重物等增加胸腔压力活动。遗传性马凡综合征患者需筛查家族成员,监测其他血管病变进展。
主动脉夹层患者应终身低盐低脂饮食,每日血压监测不少于2次,避免情绪激动。术后3个月内每周复查凝血功能,6个月内每月进行影像学评估。出现新发疼痛、晕厥或肢体无力需立即就医。建议随身携带医疗警示卡注明疾病史和用药信息,便于紧急情况下快速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