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糖尿病患者也会出现低血糖
糖尿病患者出现低血糖通常与降糖药物使用不当、饮食不规律或运动过量等因素有关。低血糖可能由胰岛素注射过量、磺脲类药物副作用、进食不足、酒精摄入、肝肾功能异常等原因引起,表现为心悸、出汗、头晕等症状。
1、降糖药物使用不当
胰岛素或磺脲类药物过量是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的常见原因。胰岛素注射剂量计算错误、给药后未及时进食可能导致血糖骤降。格列本脲片、格列齐特缓释片等磺脲类药物会持续刺激胰岛素分泌,若联合其他降糖药易引发延迟性低血糖。这类情况需立即进食含糖食物,并调整用药方案。
2、饮食摄入不足
碳水化合物摄入过少或进餐时间延迟会打破药物降糖与食物升糖的平衡。漏餐、刻意节食或消化吸收不良时,体内葡萄糖来源中断,但降糖药物仍在发挥作用。建议定时定量进食,随身携带葡萄糖片,出现饥饿感时及时检测血糖。
3、运动消耗过量
运动能增强胰岛素敏感性,但长时间高强度活动会加速血糖消耗。未根据运动量调整饮食或药物剂量时,容易诱发运动后低血糖。糖尿病患者应在运动前监测血糖,运动中补充碳水化合物,避免空腹运动。
4、酒精抑制肝糖输出
酒精会抑制肝脏糖异生作用,干扰机体低血糖时的自我保护机制。饮酒后12小时内都可能发生延迟性低血糖,尤其在使用胰岛素或格列美脲片等药物时风险更高。糖尿病患者应严格限酒,饮酒时需搭配主食。
5、肝肾功能异常
肾功能不全时,胰岛素和磺脲类药物代谢减慢,易造成药物蓄积。肝硬化患者肝糖原储备不足,糖异生能力下降。这类患者需减少格列吡嗪控释片等经肾排泄药物用量,采用更安全的降糖方案。
糖尿病患者预防低血糖需建立规律作息,定时监测血糖,严格遵医嘱调整药物剂量。外出时随身携带糖尿病急救卡和15克速效糖类食品,如葡萄糖凝胶、果汁等。出现冷汗、手抖等预警症状时立即进食,若意识模糊需及时就医。定期复查肝肾功能,与医生沟通优化降糖方案,避免追求过低血糖值而增加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