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完牙后牙龈肿痛怎么办
拔完牙后牙龈肿痛可通过冷敷、保持口腔清洁、避免刺激性食物、遵医嘱使用药物、及时复诊等方式缓解。拔牙后牙龈肿痛通常由创伤性炎症、细菌感染、凝血异常、干槽症、过敏反应等原因引起。
1、冷敷
拔牙后24小时内可用冰袋冷敷患侧面部,每次10-20分钟,间隔30分钟重复进行。冷敷能收缩血管减少局部渗出,缓解肿胀和疼痛。注意避免直接接触皮肤导致冻伤,可用干净毛巾包裹冰袋。24小时后若仍有肿胀可改为热敷促进血液循环。
2、口腔清洁
术后24小时避免漱口以防血凝块脱落,之后可用生理盐水或医生推荐的漱口水轻柔漱洗。刷牙时避开创面,使用软毛牙刷清洁其他牙齿。食物残渣堆积可能加重感染,餐后及时用温水含漱,但禁止用力吮吸或吐口水。
3、饮食调整
术后2小时内禁食,之后选择温凉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米汤、鸡蛋羹等。避免辛辣、过热、坚硬食物刺激创面,禁止使用吸管以防负压破坏血凝块。蛋白质和维生素C有助于伤口愈合,可适量饮用牛奶、果汁等营养饮品。
4、药物使用
若疼痛明显可遵医嘱服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对乙酰氨基酚片等镇痛药。出现感染征象时医生可能开具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甲硝唑片等抗生素。过敏体质者需提前告知医生,避免使用可能引起过敏的药物如青霉素V钾片。
5、创面观察
正常情况术后3天肿痛逐渐减轻,若出现剧烈疼痛、腐臭味或发热可能提示干槽症,需立即就医。术后7-10天拆线前避免剧烈运动,吸烟饮酒可能延迟愈合。复诊时医生会检查创面愈合情况,必要时进行创面清创或药物治疗。
拔牙后需保持充足休息,睡眠时垫高头部减轻肿胀。避免用手或舌头触碰创面,打喷嚏时注意捂住口鼻防止压力变化影响愈合。术后2周内避免乘坐飞机或潜水,防止气压变化导致出血。如出现持续出血、肿胀加重或发热超过38.5℃,应立即返回医院检查。恢复期间注意营养均衡,适量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促进组织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