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牙周炎会引起牙齿松动
牙周炎引起牙齿松动主要与牙槽骨吸收、牙周膜破坏、炎症扩散等因素有关。牙周炎是牙周组织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可能由菌斑堆积、咬合创伤、全身性疾病等因素诱发,需及时干预防止牙齿脱落。
1、牙槽骨吸收
牙周炎长期未治疗时,炎症因子会激活破骨细胞,导致牙槽骨渐进性吸收。牙槽骨高度降低后,牙齿失去支撑基础,出现临床可见的松动。早期可通过龈下刮治控制炎症,中重度骨吸收需结合骨移植术修复。
2、牙周膜破坏
牙周膜是连接牙根与牙槽骨的纤维组织,炎症会使其胶原纤维降解。牙周膜面积减少50%以上时,牙齿松动度明显增加。可通过牙周夹板固定松动牙,配合使用盐酸米诺环素软膏抑制基质金属蛋白酶活性。
3、炎症扩散
深牙周袋内的厌氧菌如牙龈卟啉单胞菌可产生内毒素,引发周围组织化脓性感染。急性炎症期会导致牙齿暂时性松动加重,需用甲硝唑含漱液控制感染,必要时行牙周翻瓣术清除病灶。
4、咬合创伤
牙周炎患者存在骨支持不足时,正常咬合力也会成为病理性负荷。异常咬合会加速牙周附着丧失,表现为牙齿松动伴咀嚼疼痛。需调磨早接触点,严重者需制作咬合板分散咬合力。
5、全身因素影响
糖尿病等全身疾病会加重牙周组织微循环障碍,影响成骨细胞功能。这类患者的牙齿松动往往进展更快,除基础治疗外还需控制原发病,如使用胰岛素调控血糖水平。
牙周炎患者日常应使用软毛牙刷配合巴氏刷牙法,每日用牙线清理邻面菌斑,每3-6个月接受专业洁治。戒烟限酒有助于改善牙周微循环,适量补充维生素C和钙质可促进结缔组织修复。若发现牙龈出血、牙齿移位等症状,应及时到口腔科进行牙周探诊和X线检查,避免不可逆性组织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