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冠心病吗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冠心病的主要病理基础,但两者并非等同概念。冠心病是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引起的心脏病总称,主要包括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冠脉综合征等类型。
1、病理关系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指脂质沉积在血管内膜形成斑块,造成血管狭窄或闭塞。当动脉狭窄程度超过50%并引发心肌缺血症状时,才被诊断为冠心病。早期动脉粥样硬化可能仅表现为血管壁增厚,尚未达到冠心病诊断标准。
2、临床表现
单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可能无典型症状,仅通过影像学检查发现。冠心病则会出现胸骨后压榨性疼痛、活动后气促等心肌缺血表现,严重者可发生心肌梗死。冠状动脉CT或造影检查可明确血管狭窄程度。
3、发展阶段
动脉粥样硬化是慢性进展过程,从内皮损伤到斑块形成需数年时间。冠心病属于动脉粥样硬化的晚期并发症,常伴随斑块破裂、血栓形成等急性事件。部分患者可能跳过心绞痛阶段直接发生急性心肌梗死。
4、诊断标准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诊断依赖影像学检查结果。冠心病诊断需结合症状、心电图改变、心肌酶谱升高及影像学证据。无症状的冠状动脉狭窄称为隐匿性冠心病,仍属于冠心病范畴。
5、干预措施
早期动脉粥样硬化可通过他汀类药物控制,如阿托伐他汀钙片、瑞舒伐他汀钙片。冠心病患者可能需要阿司匹林肠溶片、硝酸甘油片等抗缺血药物,严重者需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或搭桥手术。
建议存在高血压、糖尿病等危险因素的人群定期进行冠状动脉钙化评分检查。日常需控制动物脂肪摄入,保持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戒烟并维持体重指数在正常范围。出现活动后胸痛、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等症状时应及时就诊心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