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后走路腿疼怎么办
骨折后走路腿疼可通过制动休息、冷热敷交替、药物治疗、康复训练、调整饮食等方式缓解。骨折后疼痛通常由炎症反应、肌肉萎缩、骨痂形成不良、负重过早、康复不当等原因引起。
1、制动休息
骨折初期需严格制动,避免患肢负重行走。使用拐杖或轮椅辅助移动,减轻患肢压力。石膏或支具固定期间,保持关节功能位,防止肌肉挛缩。夜间睡眠时抬高患肢15-20厘米,促进静脉回流。
2、冷热敷交替
急性期48小时内采用冰袋冷敷,每次15-20分钟,间隔2小时重复,减轻肿胀和炎症。72小时后改用热敷,温度不超过40℃,每日2-3次,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注意避免冻伤或烫伤,皮肤感觉异常者慎用。
3、药物治疗
遵医嘱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塞来昔布胶囊等非甾体抗炎药缓解疼痛。配合跌打丸、伤科接骨片等中成药促进骨痂形成。严重疼痛可短期使用盐酸曲马多片,但需警惕成瘾性。药物使用期间监测肝肾功能。
4、康复训练
拆除固定后逐步开展被动关节活动,采用CPM机辅助训练。肌力恢复期进行直腿抬高、踝泵运动等等长收缩练习。骨痂稳定后增加水中行走、功率自行车等低冲击运动,避免跳跃和旋转动作。
5、调整饮食
每日补充500毫升牛奶或等量乳制品,摄入鱼虾、牛肉等优质蛋白。增加油菜、芥蓝等深绿色蔬菜补充维生素K。适量食用黑芝麻、紫菜等富钙食物,避免浓茶咖啡影响钙吸收。体重超标者需控制总热量。
骨折康复期间建议穿着防滑鞋,居家环境移除地毯等障碍物。定期复查X线观察骨痂生长情况,出现持续红肿热痛需排除感染。保持每日晒太阳30分钟促进维生素D合成,戒烟戒酒以免影响愈合。康复训练需在专业医师指导下循序渐进,不可盲目增加运动强度。睡眠时使用枕头支撑患肢,保持中立位避免畸形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