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荨麻疹应该用什么药
囊性肺癌在影像学上主要表现为薄壁囊性病变伴结节或实性成分,常见于胸部CT检查。囊性肺癌的影像特征主要有囊壁不规则增厚、囊内分隔、周围磨玻璃影、邻近胸膜牵拉以及纵隔淋巴结肿大等表现。
1、囊壁不规则增厚
囊性肺癌的囊壁通常呈现不均匀增厚,厚度超过2毫米,且内壁多呈结节状或分叶状改变。这种增厚与炎症性囊肿的均匀薄壁形成明显区别。增强扫描时增厚囊壁可见明显强化,提示肿瘤血供丰富。病理基础为肿瘤细胞沿肺泡壁浸润生长导致囊壁结构破坏。
2、囊内分隔
约半数病例可见囊腔内纤细或粗大的分隔结构,分隔多呈扭曲状或不规则增厚。这些分隔可能是肿瘤组织在囊内生长形成的纤维血管束,也可能是残留的肺泡间隔。动态观察可见分隔随病程进展逐渐增粗,最终演变为实性结节。
3、周围磨玻璃影
病灶周围常见磨玻璃样密度影环绕,表现为云雾状稍高密度区。这种征象反映肿瘤细胞沿肺泡腔伏壁生长,尚未完全填充肺泡腔。磨玻璃影范围与病理学上的肿瘤浸润前沿一致,是判断手术切除范围的重要依据。
4、胸膜牵拉
邻近胸膜常出现凹陷或牵拉征象,表现为脏层胸膜向病灶方向皱缩。这是由于肿瘤内纤维组织收缩牵拉所致,在胸膜下型囊性肺癌中尤为明显。胸膜牵拉程度与病灶恶性程度呈正相关,是鉴别良恶性囊性病变的关键征象之一。
5、纵隔淋巴结肿大
进展期病例可伴有肺门或纵隔淋巴结增大,短径超过1厘米,增强扫描呈不均匀强化。淋巴结转移多发生在同侧肺门及气管旁区域,隆突下淋巴结受累提示预后较差。PET-CT检查可见淋巴结代谢活性增高,有助于判断分期。
发现囊性肺病变时应定期进行低剂量CT随访,观察囊壁厚度变化及实性成分增长情况。戒烟是预防肺癌的重要措施,同时避免接触石棉、氡气等致癌物质。确诊囊性肺癌后需根据分期选择手术切除、放疗或靶向治疗,术后需每3个月复查胸部CT监测复发。日常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进行适度呼吸功能锻炼,出现咯血或胸痛加重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