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生菌吃了拉肚子怎么回事
益生菌服用后出现腹泻可能与菌株不耐受、过量摄入、产品变质、肠道敏感或伴随疾病等因素有关。建议暂停服用并观察症状,必要时就医排查。
1、菌株不耐受
部分人群对特定益生菌株存在不耐受反应,如双歧杆菌或乳酸杆菌可能刺激肠道蠕动加快。表现为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软,通常停用后1-2天症状缓解。可尝试更换低剂量单一菌株产品。
2、过量摄入
超过每日100亿CFU的益生菌摄入可能破坏肠道菌群平衡,尤其初次使用者易出现腹胀腹泻。建议从每日10-20亿CFU开始逐步增量,分次随餐服用减轻刺激。
3、产品变质
储存不当导致活菌失活或杂菌污染时,变质益生菌会产生毒素引发急性胃肠炎。需检查产品是否过期、包装是否漏气,出现异味或结块应立即停用。
4、肠道敏感
肠易激综合征或炎症性肠病患者肠道屏障功能较弱,益生菌代谢产物可能刺激黏膜分泌异常。此类人群应在医生指导下选择特定医用级益生菌。
5、伴随疾病
若腹泻伴随发热或血便,需排查艰难梭菌感染、乳糖不耐受等继发病因。医生可能建议停用益生菌并进行粪便检测,必要时使用蒙脱石散、消旋卡多曲颗粒等药物控制症状。
出现益生菌相关腹泻时应暂停补充,注意补充电解质溶液预防脱水,饮食选择低纤维的米粥、馒头等易消化食物。恢复期可尝试含低聚果糖的饮食促进原有菌群重建,再次引入益生菌前建议咨询营养师或消化科医生,优先选择标注菌株编号及临床验证的产品。日常需将益生菌存放于阴凉干燥处,开封后尽快服用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