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摔倒后怎样判断是否骨折
老年人摔倒后可通过局部疼痛、活动受限、异常肿胀、畸形外观、骨擦音或骨擦感等表现初步判断是否骨折。若出现上述症状,建议立即就医进行影像学检查。
局部疼痛是骨折最常见的表现,疼痛程度通常与损伤严重程度相关,按压或移动患处时疼痛加剧。活动受限指受伤部位无法正常活动或承重,如下肢骨折时难以站立行走。异常肿胀多在受伤后短时间内出现,肿胀范围可能超过受伤区域。畸形外观表现为肢体异常弯曲、缩短或旋转,与对侧正常肢体对比明显。骨擦音或骨擦感是骨折断端相互摩擦产生的特殊感觉或声音,但不应刻意测试以免加重损伤。
老年人骨质疏松发生率较高,轻微外力也可能导致骨折。髋部、腕部和脊椎是老年人摔倒后易发生骨折的部位。髋部骨折可能出现患肢外旋、缩短,无法抬腿。腕部骨折常见于手掌撑地时,表现为腕关节肿胀畸形。脊椎压缩性骨折可能仅表现为背部疼痛,但站立时疼痛加重。部分老年人对疼痛敏感度下降,可能忽视轻微骨折症状,延误治疗时机。
老年人摔倒后应保持冷静,避免随意移动伤者,用枕头或衣物临时固定受伤部位,拨打急救电话等待专业处理。日常需加强防跌倒措施,保持居所光线充足、地面干燥无障碍物,使用防滑拖鞋和辅助行走工具。饮食注意补充钙和维生素D,适度进行负重运动增强骨密度。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测,遵医嘱使用抗骨质疏松药物。照料者需学习基本急救知识,发现异常及时送医。